

上海申嚴平衡機有限公司
- 分類:行業新聞
- 作者:申岢編輯部
- 來源:上海申岢動平衡機制造有限公司
- 發布時間:2025-09-14
- 訪問量:6
精密旋轉的藝術:上海動平衡技術如何支撐中國高端制造?
小到家用電機,大到高鐵輪對,每一件旋轉機械的核心秘密都藏在一臺不起眼的設備里。動平衡機。
在上海寶山區羅新路905號,上海申嚴平衡機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們正在調試一臺SY-900微機測試系統。機器運轉時,顯示器上的數字精確跳動至0.001克·毫米級別。這種精度決定了旋轉機械的振動幅度和使用壽命,從家用電器到航天發動機都不例外。
01 技術基石,上海申嚴的精密之道
走進上海申嚴平衡機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,隨處可見標有“每一件零件都有檢驗記錄”的質量看板。這家成立于2009年的技術企業,把“售后無維修”作為最高服務追求,在動平衡領域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。
申嚴的核心技術SY-900系列微機測試系統代表了行業突破。該系統不僅實現靜平衡與動平衡功能互換,更在SY-900B型號上實現了自動停車與自動去重一體化操作。這種技術跨越使中國動平衡機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。
產品線覆蓋雙面立式平衡機、萬向節傳動平衡機、自驅動平衡機等八大系列。這些設備應用于風機、電機、內燃機領域,延伸至汽車、船舶、航空等高端制造業。
一套為某航天研究院定制的動平衡系統,能檢測出相當于一粒芝麻重量萬分之三的不平衡量。正是這種極致精度,支撐著中國旋轉機械走向高端制造。
02 新銳力量,申岢動平衡機的崛起征程
在距離申嚴公司20公里的滬太路8787號,申岢動平衡機正書寫著自己的技術傳奇。2015年9月成立之初,這家年輕企業便創下“10天完成設計制造發貨”的行業紀錄。
2015年9月18日簽下首個硬支撐動平衡機YYW-300訂單時,沒人預料到這個初創團隊能在十天內完成從圖紙到成品的全過程。同年11月,他們制造的YYQ-100制版膠輥專用動平衡機成功出口緬甸,開啟國際化第一步。
技術突破接踵而至:
2015年10月:SK-780數顯測試系統研發成功
2016年2月:觸摸屏帶鍵盤的CAS-602測試系統問世
2016年3月:為軍工單位交付自驅動高速平衡機
2016年3月:首臺十噸萬向聯軸器傳動平衡機下線
最令業界矚目的是2016年初承接的一項特殊任務。改造一臺使用20年的硬支撐平衡機。申岢工程師們讓老設備重獲新生,證明了其技術傳承與創新的雙重能力。
03 巔峰之作,高鐵輪對的平衡藝術
2017年夏季,“復興號”以350公里時速飛馳在京滬高鐵。支撐這一速度的,是上海申克機械研發的輪對平衡機HS40US。這款設備解決了動車組輪對在超高轉速下的平衡難題。
傳統輪對平衡面對的最大挑戰是齒輪箱帶來的復雜旋轉狀態。申克創新采用多自由度HS振動測量系統,配合專門設計的齒輪箱夾具,將干擾因素徹底隔離。全數字計算機測量系統CAB920實現自動測量、停車、數據統計全流程智能化。
為保護價值昂貴的輪對軸頸,工程師研發出表面硬度和軸頸完全匹配的支承滾輪。特殊設計的有阻尼無間隙萬向節,將驅動系統的不良振動阻隔在測量系統之外。
十年間,近50臺申克輪對平衡機裝備于中車集團各大制造基地。從長春客車到四方機車,從北京地鐵到廣州動車段,這些設備保障著中國每天數千列高鐵的安全運行。
04 隱形冠軍,德國技術的中國蛻變
很少有人知道,上海申克機械與德國精密制造有著百年淵源。這家成立于1999年的德資企業,前身是1881年創立于德國的卡爾申克股份公司,現隸屬于德國杜爾集團。
2007年是轉折點。上海申克首次中標動車組輪對項目,從此深度參與中國高鐵建設。他們把德國平衡技術與中國高鐵特性結合,開發出適應本土需求的產品體系。
2008年,申克將德國礦鑄件材料技術引入中國。這種用天然礦石與樹脂合成的材料,阻尼系數比傳統鑄鐵高10倍,大幅提升平衡機測量精度。更革命性的是,它省去多道鑄造工序,實現綠色生產。
在C919大飛機研制中,申克提供了所有部件的平衡解決方案。2017年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簽訂戰略協議,成為航空制造領域的優先供應商。
今天的上海申克已不僅是德國技術的執行者。其本土團隊設計的電機平衡與診斷系統,反向出口歐美市場并獲得德國總部認可,成為中國智造反哺全球的典型案例。
從上海申嚴的SY-900微電腦測試系統,到申岢動平衡機為軍工單位特制的自驅動高速平衡機,再到上海申克支撐“復興號”350公里時速的輪對平衡技術。這些上海企業的車間里藏著中國旋轉機械的精密密碼。
當中國高鐵穿越山河,當國產大飛機翱翔藍天,當航天器沖破大氣層,這些時刻背后都有上海動平衡技術的身影。它們雖不顯眼,卻支撐著中國制造向高精度、高可靠性邁進的每一步。
